海關博物館(中文)
海關大事紀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但沒關係,這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如需要選擇適合您的字級大小,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 + 左方向鍵(←)。如需要列印,可利用鍵盤 Ctrl + p 使用瀏覽器提供的列印功能。
手機版選單
open
search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本館簡介
博物館緣起
海關組織演變
海關大事紀
歷任首長
館內導覽
本館一樓
本館二樓
館藏文物
海關文物區
通關作業區
查緝走私區
海務燈塔區
國際關務區
參觀預約
參觀須知
交通指南
周邊景點
傳真申請
線上預約
懷舊照片
海關人
海關面貌
海關業務
通關文件
國際關務
活動花絮
相簿
影音
上方連結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up
:::
海關博物館
上方連結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字級
小
中
大
熱門關鍵字
search
搜尋
進階搜尋
本館簡介
博物館緣起
海關組織演變
海關大事紀
歷任首長
館內導覽
本館一樓
本館二樓
館藏文物
海關文物區
通關作業區
查緝走私區
海務燈塔區
國際關務區
參觀預約
參觀須知
交通指南
周邊景點
傳真申請
線上預約
懷舊照片
海關人
海關面貌
海關業務
通關文件
國際關務
活動花絮
相簿
影音
:::
本館簡介
博物館緣起
海關組織演變
海關大事紀
歷任首長
:::
首頁
本館簡介
海關大事紀
海關大事紀
網頁功能
友善列印
Bopomofo
清朝時期
康熙23年
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寧波、上海四口,為對外貿易口岸,首長稱海關監督。
海關總稅務司署
咸豐4年
在上海成立江海關,
新制海關開始。
咸豐9年
兩江總督何桂清,任命英人李泰國為首任總稅務司。
同治2年
海關總稅務司署在臺灣設立淡水關。
同治7年
海關成立船鈔股,專責燈塔助航設備之建置與維護。
光緖22年
清朝政府令海關籌辦郵政,1906年將郵政移入郵傳部。
民國18年
實施國家稅則,完成關稅自主。
民國23年
制定海關緝私條例。
民國38年
隨政府遷臺,海關總稅務司署在臺北成立。
民國78年
海關進口稅則採用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
財政部關稅總局
民國80年
總統公布財政部關稅總局組織條例、關務人員人事條例。
民國81年
實施貨物通關自動化制度。
民國82年
實施入境旅客紅綠線通關制度。
民國85年
關稅總局塔城街新辦公大樓落成暨海關博物館啟用。
民國89年
海關巡緝艦艇移撥海岸巡防署。
民國90年
金門、馬祖實施小三通之通關及查緝業務。
民國97年
緝毒犬培訓中心啟用。
民國98年
實施優質企業認證制度(AEO)。
民國100年
正式採用海關X光貨櫃檢查儀,取代部分人工查驗作業。
財政部
關務署
民國102年
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財政部關稅總局與財政部關政司整併為「財政部關務署」。海務燈塔業務,移撥交通部航港局管轄。
民國102年
「關港貿單一窗口」資訊系統正式上線。
民國103年
為履行臺星(新加坡)經濟夥伴協定(ASTEP)關稅減讓承諾,擬具「海關進口稅則」部分稅則修正草案,完成三讀審議,協定於4月19日生效施行,稅則修正案也將同步實施。
民國104年
優質經貿網絡預報貨物資訊計畫進口系統全部上線。
民國104年
落實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及擴大合作關係,兩岸海關博物館展開交流。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